首页知识问答 正文

竹夹桃(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2023-10-09 51 0条评论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70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夹竹桃是一篇什么散文?

  《夹竹桃》是一篇被读者称为“具有史诗性质”、文质兼美的散文。  本文作者为季羡林,先选入苏教版语文六(下)第19课课文。课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夹竹桃写作方法?

竹夹桃(季羡林《夹竹桃》原文)

《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本篇为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了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

写作特点

   1.淳朴而不乏味,语言风趣多变,节奏感强。

在平实的叙述中时而嵌入文言句式,时而使用方言口语,时而加入四字格的语词,使得文章读起来有起伏变化,增强了音乐节奏感。

   2.用托物寄情的手法,寄寓自己的趣味与追求。

   3.描写逼真,对比鲜明,意境优美。

夹竹桃是谁写的?

《夹竹桃》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享年98岁),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