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知识问答 正文

红缘灯蛾(红缘灯蛾幼虫)

2024-12-12 24 0条评论

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26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今天给各位分享红缘灯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红缘灯蛾幼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红缘灯蛾的发生有哪些规律?

红缘灯蛾(红缘灯蛾幼虫)

1、红缘灯蛾的发生规律:红缘灯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缝中、落叶下等处越冬。第二年5~6月成虫羽化。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卵成块产于叶背,每块有卵几百粒。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植被茂密、植株长势好的地块受害重。

2、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5~6月羽化,卵产在叶背面,7~8月是为害高峰期,9月中、下旬入土结茧化蛹过冬。为害特点:以幼虫食害叶片,吃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把叶吃光。防治措施: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此虫。

3、在成长过程中,红缘灯蛾幼虫从3龄开始转变为蚕食叶片,对植物叶片造成明显的损害,使得叶片出现残缺。它们的生存习性十分广泛,从平原地带到低海拔山区,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成虫活跃的月份主要在4月至9月,其独特的夜间活动习性使得它们在黑暗中尤为显著。

4、发生规律:(1)世代。河北年发生1代,南京3代。(2)越冬。以蛹越冬。5~6月开始羽化。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大豆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销毁,减少越冬虫源数量。结合田间管理,在幼虫盛发期摘除幼虫群集的叶片。(2)物理防治。

5、幼虫食害叶片。初龄幼虫群集危害,3龄以后分散,可将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25毫米,头颈部红色,腹部背面桔黄色,腹面白色。前翅白色,前缘鲜红色,中室上角有1个黑点,后翅横纹为黑色新月形,外缘有1-4个黑斑。卵圆球形,淡黄色,产成块。

6、红缘灯蛾在我国东部地区、辽宁以南发生比较多,成虫日伏夜出,趋光性强,飞翔力弱,幼虫孵化后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幼虫行动比较敏捷。幼虫多食性,主要啃食棣棠花的茎、花、果实,严重的时候整个植株的花、叶都被咬食干净,仅留下叶脉和花柄。

黄雪峰富贵包是真的吗

1、有。压迫神经和血管:随着富贵包的形成,会逐渐增大并压迫颈椎周围的神经和血管,导致颈椎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富贵包不断增大,对颈椎造成更严重的损害,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影响生活质量:由于富贵包引起的颈椎疼痛、僵硬等活动受限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是什么昆虫

这是袋蛾,属鳞翅目、袋蛾科昆虫。又名蓑蛾、避债蛾。幼虫能吐丝,缀枝叶为袋形的巢,背负行走。

您好,这是一种昆虫叫蠼螋,纲革翅目的杂食性昆虫,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甲子虫、二母夹子,英文名earwigs,直译为耳虫。有人认为因其张开翅膀时非常像人的耳朵,所以叫做耳虫,还有人认为蠼螋喜好钻入人耳中,所以因此得名,而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说法。

这是衣鱼。俗称: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等。生活于房屋中,以各种食物、浆糊、胶质、书籍、丝绸衣服等为食。

这是蠼螋,我宿舍卫生间也有,凌晨起床上厕所经常看到,别称夹板子、剪指甲虫、夹板虫、或剪刀虫、耳夹子虫、二母夹子。为一种杂食性昆虫,常生活在树皮缝隙,枯朽腐木中或落叶堆下,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如果在家里一般都会在卫生间。

这是蝼蛄。蝼蛄 蝼蛄,昆虫,俗名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西南地区)、蠹蚍(度比仔),东北称为地蝲蛄;亦称为剪柳仔(扒手的台语)。在四川被称为土狗子。背部一般呈茶褐色,腹部一般呈灰黄色,根据其生存年限的不同,颜色稍有深浅的变化。前脚大,呈铲状,适于掘土,有尾须。

红缘灯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红缘灯蛾幼虫、红缘灯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