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69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树 又称“白果树”,“公孙树”。裸子植物,银杏科。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落叶乔木,高达30—40米。枝条长短兼有。叶扇形。雌雄异株。每到秋季,裸露的胚珠发育成球状黄色种子,极像杏,中种皮白色。所以得名银杏,又叫“白果”。银杏是现在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植物。银杏不仅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而且木质轻软细密,有光泽,是珍贵的建筑、工艺雕刻用料。果仁可入药,树皮、树叶都可做药用原料。
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和伯乐树4种,属二级保护的有金毛狗脊、粗齿杪椤、杪椤、小黑杪椤,华南五针松、福建柏、鹅掌楸、樟、闽楠、任豆、野大豆、花榈木、半枫荷、红椿、马尾树、喜树和香果树等17种
国家保护植物分为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没有五级。
国家保护植物是国家行使公权力,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方式,提供的法律保护的植物。主要依据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国家保护植物分为国家一级和国家二级,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如中华水韭(蕨类植物)、玉龙蕨(蕨类植物)、红豆杉(浅根植物)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毛枝五针松(裸子植物)、四川牡丹(被子植物)等。
关于这个问题,国家五级保护植物是指在中国大陆地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野生动物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野生植物法》等法律法规,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物种。目前,国家五级保护植物共有309种,包括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和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植物。其中,一些植物在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和管理,但也有一些植物因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面临严峻的生存威胁。
1.桫椤,树形蕨类,高1~6m,主干高1~3m,胸径10~20cm。叶片三回羽状深裂,长1~3m,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400~ 900m处的山沟潮湿坡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时也散生于林缘灌丛中。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2.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二型,基生叶贴生于树干上,能育叶3~5次不规则叉裂成鹿角状。中国新发现分布的稀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 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于树干和树枝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3.连珠蕨,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状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在中国仅分布于台湾。
4.扇蕨,多年生草本蕨类,高达75cm。叶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中央裂片长10~30cm,两侧渐短,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30 ~ 45cm。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西南地区,生于海拔2000~2700m处的阴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段。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5.蟹爪叶盾蕨,草本蕨类,高20~45cm.根状茎横走,密生暗褐色鳞片。叶片阔卵形,基部二回深羽裂,裂片狭长披针形,宽0.8~ 1.5cm,彼此以狭翅相连。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生于山谷溪边和灌木林下阴湿处。
6.截基盾蕨,草本蕨类,高约36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有稀疏淡棕色鳞片。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绿色宽带状。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7.峨眉耳蕨 ,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连同叶柄有疏生鳞片。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