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69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发病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
、选种与消毒防治。规避玉米大斑病,首选的重要措施就是根据当地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抗病品种,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使用种子重量0.3%的卫福300毫升,兑水1.5——2公斤可拌种包衣玉米种子100公斤。
2、物理防治。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使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合理搭配磷钾肥和锌肥,增强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并在多雨季节注意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规避病害。发病初期,及时摘除下部叶片,拔除病株并带出田间妥善处理。玉米收获后,对感病地块的病残体进行彻底清理,减少后续菌源。严重发病的地块,应当与其他作物实行轮作。
3、药剂防治。对普通玉米田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7——10天1次,连续用药2——3次。
对玉米种子田,可考虑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10天1次,连续使用2——3次。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追肥。收获后,对发生严重的地块,要注意清除田间病残体,必须时可进行秋翻整地,有条件地块可实行大面积轮作。
提倡适期早用药,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可采用肟菌·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施药1-2次,间隔7-10天,全株均匀喷雾。与芸苔素内酯等混用可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吡唑醚菌酯在发病初期使用效果最佳。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叫煤纹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 ,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的情况。起初在叶片上产生小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斑点。 可以用丙环唑,已唑醇,戊唑醇,三唑酮,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加磷酸二氢钾加有机硅喷雾,间隔7天连续喷施一次。
不行,改其他方法
如果玉米已经喷完斑病药物但仍然出现斑病,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首先,检查喷药的方法和浓度是否正确,确保药物充分覆盖植株。
其次,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斑病的早期症状,以便采取控制措施。此外,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有效的斑病防治方法,如合理的灌溉管理、适当的施肥、增加植物的抗病性等。
如果斑病严重影响产量,可以咨询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寻求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玉米斑病药喷量多了不行,农药超过一定浓度就会造成药害和后遗症等。发病前玉米一菌克250克/公顷,加水400~500公斤,10~15天再喷一次,连喷两次,可有效预防玉米大斑病。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