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69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柽柳一年三次开花,又名“三春柳”,是一种抗盐碱、耐旱涝、抵贫瘠,改良土壤,美化环境,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柽柳又叫三春柳,是一种落叶小乔木,外形和垂柳有几分相似,细软的枝条倒垂而下,但叶片却很小,如同柏树的鳞状小叶。如果你近距离观察柽柳,就会发现它的茎叶上有一粒粒白色的结晶,将结晶放入嘴里尝一尝,马上会感到又咸又苦。这些结晶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柽柳的根在从盐碱土中吸水时,同时也吸入了大量的盐碱,如果这些盐碱物质都积累在体内,植株肯定受不了,但柽柳却有特殊的抗盐碱器官泌盐腺。用放大镜观察,就能发现柽柳的茎叶上密布着泌盐腺,它们是由表皮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的,其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排除盐分。泌盐腺可以把植株体吸入的过多盐分,通过分泌的方式排出体外,附着在茎叶表面,利用风将其吹掉,或者利用雨水冲淋,让盐分重新回到土壤中。
您好,柽柳树因其木质坚硬,可用于制作乐器的柽子而得名。柽子是一种琴弦的振动器,通常用于制作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柽柳树的树皮和树干也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和建筑材料。
红柳学名柽柳,柽柳科柽柳属,遍地生根、开花、结果。沙丘下的红柳,根扎得更深,把触须伸得很长,最深、最长的可达三十多米,以汲取水分。红柳把被流沙掩埋的枝干变成根须,再从沙层的表面冒出来,伸出一丛丛细枝,顽强地开出淡红色的小花。春天红柳火红色的老枝上,发出鹅黄的嫩芽,接着会长出一片片绿叶。
您好,红柳是一种可以生长到25-30米高的乔木植物,属于杨柳科。它的树皮呈灰褐色,枝条呈红褐色,叶子为条形或披针形,有些品种的叶边呈波浪形或齿状。红柳被广泛种植于公园、街道和庭院中,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绿化植物。它的花期在3月至4月,开出的花朵呈柳絮状,显得十分美丽。
红柳又称多枝柽柳(学名:Tamarix ramosissima Lcdcb)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枝条细瘦,红棕色;叶披针形、长2-5厘米,总状花序密生在当年生枝上,组成顶生大圆锥花序;果实为蒴果三角状圆锥形。产于中国西北、东北、华北;蒙古,苏联,伊朗,阿富汗也有。为温带及亚热带树种,喜光、耐旱、耐寒,亦较耐水湿,极耐修剪、刈割。
多枝柽柳属于中亚、西亚成分,是中国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植物之一,具有较强的适应干旱荒漠环境的特征;不仅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同时还是水土保持树种和盐碱地的绿化造林树种,而且还是良好的薪炭、编制和建筑用材。
答案是;红柳,又名柽柳, 多枝柽柳。红柳当前除饲用外,主要用于营造 农田防护林 、绿化林、固沙林。红柳不仅是优良的防风固沙植物,同时还是水土保持树种和盐碱地的绿化造林树种,而且还是良好的薪炭、编制和建筑用材。
柽柳在黑龙江适合种植。 生长习性 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 其耐高温和严寒;为喜光树种,不耐遮荫。能耐烈日曝晒,耐干又耐水湿,抗风又耐碱土,能在含盐量1%的重盐碱地上生长。深根性,主侧根都极发达,主根往往伸到地下水层,最深可达10m余,萌芽力强,耐修剪和刈割;生长较快,年生长量50~80cm,4~5年高达2.5~3.0m,大量开花结实,树龄可达百年以上。 黑龙江气候 全省年日照时数多在2400~2800小时,其中生长季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44%~48%,西多东少。全省太阳辐射资源比较丰富,与长江中下游相当,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4×108~50×108焦耳/平方米之间。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的辐射总量占全年的55%~60%。年平均风速多为2~4米/秒,春季风速最大,西南部大风日数最多、风能资源丰富。
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